中藥

 

藥性

中藥的藥性主要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配伍、禁忌等。

四氣五味

四氣指寒熱溫涼四種不同藥性。寒涼藥一般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如石膏、知母;溫熱藥一般具有溫中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如附子、肉桂。

五味則是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味道。事實上,藥性的五味並不是指該中藥的真實味道,而是根據其藥效得到的。辛味能散、能行;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甘味能補、能緩、能和。酸味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苦味能泄、能燥,指降泄肺氣、胃氣。鹹味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瀉下作用。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中藥作用與人體的幾種趨向,是與疾病的病理趨勢相對而言的。一般而言,生浮藥具有昇陽、發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向上向外的作用,如升麻、柴胡等;而沉降藥則具有清熱、瀉火、瀉下、利尿、消食、驅蟲、平肝、止咳平喘、收斂固澀向下向內的作用,如大黃、牛膝。
歸經

歸經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病症為依據,總結出的藥物的作用部位與範圍。

中藥的毒性

中藥的毒性,在廣義上泛指藥物的偏性,在狹義上是指藥物對機體的損害性。在《本草綱目》中將藥物的毒性分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中藥中的商陸、細辛、苦杏仁、何首烏、附子等有不良反應的毒性。

配伍

中藥的使用是十分講究配伍的,一般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藥物的不同特點,有選擇的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合在一起使用,這樣可以達到降低毒副作用,擴大提高療效,以適應複雜病情的需要。

中藥的配伍內容分為: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被稱為「七情」。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序例上》總結為「藥有七情」,獨行者,單方不用輔也;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惡者,奪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兩不相合也;相殺者,制彼之毒也。」

禁忌

為了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療效,中藥的用藥禁忌分為配伍禁忌、證侯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藥的飲食禁忌。其中配伍禁忌應遵守十八反十九畏的原則。

 
���ģ������http://BestMoban.Com,����ģ�������http://BestMoban.Com http://9host.cn http://bestsu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