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慢性疲勞綜合證
●痛證的常見病
痛證的常見病
痛症是由於內因,外因的因素造成機體的損害而引起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是一種主觀感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疼痛閾值,因而疼痛程度有差別。根據疼痛的部位可分爲各種類型的疼痛,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四肢關節疼痛,頸椎病引起的疼痛,帶狀皰疹痛,腰背痛和坐骨神經痛,癌性疼痛,四肢關節疼痛等。臨床統稱爲“痛證”,下面將具體講述一些疼痛的常見病。
1.肩關節周圍炎:肩關節周圍炎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廣泛的炎症反應。多見於50歲以上老人,女性多於男性,左肩發病多於右肩。臨床表現初起一側或兩側肩部酸痛或鈍痛,可牽引至背及脅肋部位疼痛。隨著病情發展,疼痛逐漸加劇,手臂不能上擡,少數患者出現針刺或刀割劇烈疼痛,夜間睡眠時可痛醒,患處常有冷感,如受寒則疼痛加劇,影響工作及穿衣,梳頭,洗臉等日常生活,日久部分患者疼痛可自行消失,但活動受限加重,有似半癱瘓狀態。本病多見於老年人,但青年人如運動或活動時用力不當亦可發生。
2.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性改變爲基礎的疾病,頸椎病在某些人群中具有一定的高發性。那麽哪些人容易患頸椎病呢?從年齡上講,伴隨著年齡的增加,頸椎過多的慢性勞損會引起椎間盤變形,彈性減弱,椎體邊緣骨刺形成,小關節混亂,韌帶增厚,鈣化等。從職業上講,長期低頭伏案工作或頭頸常向某一方向轉動者易患頸椎病,如:電腦工程師,辦公室工作人員,會計,教師等;從睡眠姿勢上講,當枕頭過高,過低或枕的部位不適當以及不良的睡眠姿勢,也對頸部産生不同程度的勞損。因此喜歡臥枕及有反復落枕病史者易患頸椎病。此外,有頭部外傷史的患者也易患頸椎病。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爲複雜,主要是頸部疼痛,酸軟,麻木及上肢無力,手指發麻,同時伴有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吞咽困難等。
3.腰背痛:腰背痛分成急性腰扭傷和慢性腰背痛二類。
(1)急性腰扭傷是軟組織因活動時姿勢不正確,用力不當,如過度負重,劇烈運動,彎腰取物等或因外力撞擊所致。輕的有不同程度的撕裂傷,重的可致肌腱或韌帶斷裂。腰椎間盤脫出,甚至脊椎骨折,脫位,有時也可伴有小血管破裂。臨床所見,損傷後一側或二側當時發生疼痛,有的也可以在受傷後第二天才出現疼痛,腰部活動受限,靜止時疼痛較輕,活動或咳嗽時牽制痛較甚。檢查時局部肌肉緊張壓痛及牽引痛明顯,若爲挫傷,可見血腫。
(2)慢性腰背痛原因很多,多由腰背部軟組織慢性損傷引起,如急性扭傷未完全治癒,反復受傷,肌肉長期受牽拉,常見某些腰骶部病變,如腰椎體退化,強直性脊椎炎,風濕病患者,骨盆內生殖器官有病等。中醫認爲與腎虛有關是太陽經氣失調,腰背部經筋受傷所致,臨床表現爲腰部經常酸痛,時輕時重,有時可擴散到整個腰部及臀部,大腿部,疼痛在受冷,陰雨時及疲勞後加重。檢查時局部腰肌緊張並有壓痛。可做X片檢查以助診。
以上疾病均屬中醫“痹症”範疇,中醫學認爲,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肌肉。人到中年以後,髒氣漸虧,氣血不足,筋骨肌肉失其濡養;兼之風寒濕邪,乘虛外侵,留注筋骨肌肉,致氣血運行不暢,津液不得周行,變生淤血,陰於經脈,不通則痛。年青患者則爲外傷,導致氣滯血瘀所致。
基於中醫對痛證的上述觀點,在治療上形成了外治療法,外用藥物,針灸療法,推拿按摩,物理治療及內治療法等一整套的措施。根據不同的病因,症象和脈象,採用不同的治療原則,不同用藥和不同的方法。尤以內外並重的原則優於西醫學,即不僅注重局部的整複錯位,鬆弛肌肉,伸展筋脈,而且更注重疏通經絡,調節內臟的整體康復。具體採用針刺,熱敷,敷貼法,塗搽法,藥枕法,拔罐,遠端紅外紅線以及推拿按摩等方法。
本診所除採用常規的中醫治療痛證方法外,還採用杵針療法,(該療法被列爲中國國家科委“七五”重點攻關專案),不同藥物針具不刺破皮膚肌肉,取穴精簡,無疼痛損傷之苦,兼針刺及按摩之長,老弱婦孺無忌,並且對軟組織損傷的疼痛,採用獨特的“理筋”推拿手法。在長期的臨床應用中,很受病人的歡迎,治療達到了一個很好的療效,重者一周效果顯著,大部分可以根治。
|